-
第五期北京市优秀中青年编剧导演研修班结业
日期:2019-11-12 | 来源: | 作者: | 浏览次数:
2016年1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文联共同主办的“第五期北京市优秀中青年编剧导演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成果汇报暨结业典礼。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北京市文联副主席陈启刚、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刘开阳、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杨建英、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庆、著名编剧余飞等嘉宾参加结业典礼,为本期研修班画下圆满句号。
本期研修班是在借鉴前四期研修班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探索多领域文艺人才研修机制的尝试。研修班的举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中央、市委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弘扬主旋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戏剧、戏曲、杂技、电视剧、电影等不同领域中青年编剧、导演人才培养力度,繁荣戏剧影视创作。
结业典礼上,王海平就现阶段电影、电视及歌舞剧市场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学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针对北京题材的作品不够集中这一问题鼓励学员们重点创作北京题材的作品。他希望,市文联要继续办好中青年编剧导演研修班,并集中研究1至2个主题,更好地培养推出首都优秀文艺人才。
沈强对学员们的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对北师大及授课老师们表示感谢,并希望学员们注意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生活,文艺作品要传递正能量,文艺创作道路无捷径。针对今后的工作,沈强希望,研修班要建立并完善学员档案,对其后的创作情况进行跟踪,为学员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与推介办法,并就如何发现培养文艺人才、不断推出精品作品的措施进行探索,团结首都文艺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服务人民。
本期研修班共有学员21名,分别来自市文联所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电影家协会,学员平均年龄34岁,其中一半以上的学员为体制外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研修班于2015年7月27日开班,经历了集中授课、分组辅导、采风实践、集体创作四个阶段。在集中授课阶段,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为学员立体呈现“从剧本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邀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总政宣传部大校、策划人李洋,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著名编剧柳建伟,韩国著名导演表敏洙,韩国著名导演李治允,著名编剧汪海林,著名编剧余飞,著名编剧史航,著名编剧冉平,著名戏剧导演教育家林荫宇,大地电影院线总经理方斌,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张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饶晖,著名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优酷副总裁朱辉龙,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著名编剧、“剧本医生”樊苏华,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黄皓等业界精英亲临授课。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市场兼顾,受到学员热烈欢迎。
分组辅导实行导师制,由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创作者一对一指导学员,问诊每个学员剧本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效帮助提升作品成色。此外,在教学期间还精选有代表性的剧目和电影,组织学员集体观摩,讨论,进行案例教学。
本期研修班开启了“采风实践”的新模式,第一次带学员走进剧组。在上海车墩影视拍摄基地,学员深入到电视剧《铁血淞沪》剧组第一线,与创作班底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从剧本文本到电视剧产品的生产过程。随后,应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管委会的邀请,研修班来到浙江海宁,在国家级影视基地感受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了解地方为推动影视产业大力发展制定的优惠政策,领略文化名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学员对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导师辅导、剧目欣赏、采风实践等教学形式反响热烈,灵感迸发,创作热情高涨,他们不仅完成完善了个人的编剧或导演作品,还在集体创作阶段群策群力共同创作了微电影《囚》。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